師承,這一古老的醫學傳承方式。它以師帶徒為主要形式,讓學者有機會在臨床實踐中跟隨師傅,親身感受并學習其精湛醫術。通過長期的觀察、實踐和師傅的悉心指導,學者能夠逐漸領悟醫學精髓,從而實現醫學經驗的完美傳承。在考取醫師資格的道路上,師承方式更注重實踐經驗和的指點,為中醫師承者提供了一條獨特的晉升之路。
濟寧2025年中醫師承考試內容
一、臨床實踐技能考核
基本操作:
中醫四診(望、聞、問、切)技術;
針灸、推拿、拔罐等臨床技術;
常見急癥(如暈厥、痛經)的針灸處理能力。
臨床答辯:
中醫經典理論及指導老師學術思想的應用;
中藥功效、方劑配伍等基礎知識;
病例分析與辨證施治能力。
二、綜合筆試
中醫基礎理論:陰陽五行、藏象學說及《傷寒論》等經典內容。
中藥與方劑學:中藥的性味歸經、常用方劑的組方原則及臨床應用。
臨床學科知識:
內、外、婦、兒科常見病癥的病因病機與治法;
針灸腧穴定位及治療要點。
師承中的跟師方式是什么?
在師承過程中,跟師學習是核心環節。跟師,即學者在臨床實踐中緊密跟隨師傅,通過觀察、實踐和師傅的指導,逐步領悟醫學精髓。這種跟師方式,不僅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,更讓學者有機會與深入交流,從而加速醫學經驗的傳承與個人醫術的提升。
1、融合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。以跟隨指導老師進行臨床實踐為主要方式,同時輔以學習中醫的經典理論著作。通過結合傳統師承、自學、臨床實踐與理論學習,以及學術繼承與整理,來充分發揮指導老師與師承人員的積極性。
2、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。指導老師應負責為師承人員規劃三年的教學計劃,而師承人員則應在老師的指導下,每年制定個人的學習計劃。
3、確保足夠的學習時間。跟師學習應增加每周至少5天,每年累計不少于240天。
4、保持學習的連續性。師承人員在跟師學習期間,應盡量保持學習的連續性,不得隨意中斷。若因特殊原因不得不中斷學習,且累計時間不超過3個月,則應在補齊學習時間后申請出師考核;若中斷學習時間累計超過3個月但不滿一年,則需延期一年申請出師考核;若中斷學習時間累計超過一年,則需重新簽訂師承合同。